▲要上Eggishorn的纜車


我們住的地方叫Mühlebach,海拔1248公尺,在Rhone河下游方向的左岸。FieschMühlebach西側,海拔1049公尺,但在Rhone河下游方向的右岸。我上篇有提到,我們下了山過了河谷,才又上山到Fiesch。這就是我常說的,看高度差不準,要看走的路徑跟山線。從MühlebachFiesch看起來好像是低了兩百米,問題是我們上上下下的走大概不只這麼少的高度差。先來提一下在Eggishorn的這個冰河,這個冰河在德文裡叫Aletschgletscher,中文翻為阿萊奇冰河。是歐洲最寬最長的冰河。這個冰河最深處深達九百米深,總面積大概八十六平方公里。被聯合國文教基金會列為世界自然遺跡。我們這次是從南面也就是Eggishorn上來,一般台灣的觀光客常從北邊,看得到馬特洪峰(Matterhorn)的那邊上來。這裡夏天可以健行、可以登山、玩滑翔翼、降落傘、騎越野車,冬天還可以另外加上所有雪上運動。從這裡可以眺望阿爾卑斯山的諸山。我這裡附一個旅遊局提供的地圖,阿萊奇冰河群山圖。纜車的走法是,從Fiesch這裡,搭纜車先上Fiescheralp,海拔2212公尺。從這裡換纜車,在往上到Eggishorn的觀山站,海拔2869公尺。所以我們等於一天內經歷了將近一千八百公尺的高度差。



▲纜車開始要上行了


Fiesch的纜車站不難找,就在城中心。我家那口子又開始猶豫,要不要去看冰河。搞了半天,我後來才搞懂,原來我家那口子討厭坐纜車。以前她跟她雙親冬季去滑雪時,常常坐纜車,經驗不好。她要我去問要搭多久,我問了售票的,大該半小時。於是我跟她說,那就緊握著我的手半小時,一下就到了。所以我們還是買了票,準備要上山。



▲天色越來越差,還飄點雨,氣溫驟降。這裡有房子跟湖的地方是中點站Fiescheralp


進了纜車站,看站裡頭的監視器顯示著現在山上溫度,我才突然想起來,今天很熱,我們倆都沒帶件長袖的衣服。山下這裡是三十幾度的高溫,山上才七度。慘了,會被凍死。我跟我家那個又嘰咕了兩句,她反正樂得不坐纜車,幸災樂禍的說,幹快退票啊!我才不要呢!我想七度,讓它凍個十分鐘還不至於會怎樣吧!所以還是硬著頭皮等著。這裡上車的大部分是瑞士人,有一小群外國觀光客。這天我們碰到了一些東歐來的,幾對講英文的,還有一家子講西班牙文的。



▲突然雲又全開了,又可以看到山下的村落


上了纜車後,我家那個還真的臉色發青,一副惶恐的樣子。害我好內疚,趕緊拉著她的手,不敢放。纜車就這樣搖搖晃晃的往上爬。車上的遊客,大家心情好像都很好,每次纜車速度減緩要過支架然後開始下掉搖晃時,大家就很有默契的一起喊「吚…………呀!」我家那口子這時也覺得很好玩,臉上終於露了點笑容。就在纜車進第一個站(Fiescheralp)時天色突然變暗,飄起毛毛雨來。我們換了纜車後,搭下一班繼續往上行。終於到了觀山站了。在站裡,就感覺得到氣溫降低很多。不過山上的溫度計顯示十五度,我們覺得還能忍受。許多遊客紛紛拿起外套或長袖的衣服披上。



▲我們到了觀山站了


一出纜車站,我們倆被這美麗的山景震撼住了。真的是登高望遠啊!雖然天氣不是很好,可是看到冰河就在眼前,這簡直太震撼了。我們跟著人群沿著狹窄的山路,往前走了幾步。我家那個突然告訴我,她覺得不舒服,可能是因為高度差。我聽了嚇了一跳,這才將近三千公尺,會有這種高山症的反應。好吧!既然她覺得不舒服,我們就留在觀山站。



▲看到沒?指標上指著海拔2893公尺



▲這就是大大有名的阿萊奇冰河。(有興趣的人我建議用全螢幕看,那景真的驚人,雖然是小傻拍的,還是很有味道)



▲對岸的山,山谷間也有小的冰河



▲冰河中間那兩條黑黑的,就是被冰河推送下來的泥沙,德文叫Moräne,中文冰磧丘(謝謝Michelle老師的指點)



Eggishorn山的另一頭,太陽露出臉來了



▲我試著往山崖走,想照一張近一點的冰河



▲太陽出來了,陽光灑在山頭上,又是不一樣的感覺



▲右邊最遠的白雪覆蓋的山,應該就是Aletschhorn海拔4193公尺。入目正前方的應該是Rothorn海拔3271公尺



▲往觀山站小店的木鋪路,照片正前方山後又是一個冰河



▲觀山站附近已經沒什麼植物了,地面上只有著像苔癬類的。遠處那條路是登山步道



▲遊客在亂石中搭石塔,有點到此一遊的味道



▲太陽出來了,在最遠方冰河左岸旁的雪山就是著名的少女峰,海拔4158公尺。對面的那兩座,一個叫莫希峰(Mönch)海拔4107公尺,另一個叫艾格峰(Eiger),海拔3970公尺



▲不要以為這是平常的汙點。這有個特別的名字,德文裡叫Landkartenflechte (英文裡叫Map lichen)這是一種苔癬類的植物,生長得非常緩慢,平均每一年才從圓心長大約0.1公厘,所以可以拿來作為鑑定地質的年歲之用。這種苔癬可以活上一千年,所以可以用來判斷冰河消退後的地質年歲。



▲上山石縫中,生命力堅強的小花(Moos-Steinbrech)



▲山上冰河遷移留下的亂石



▲有是觀光客的遺跡



▲一種菊類的植物,耐寒



▲好壯觀,又拍了一張



▲看到沒,跟我們上來的遊客,也是一副夏裝的打扮,再披上長袖的外套



▲準備要下山了,做最後一次觀禮



▲遠出的山頭



▲觀測站旁的設備


我們倆搭最後一班下山的纜車下來。下山前,我家那口子對我說,她覺得上來看冰河真的很值得。她從沒在夏天裡上山過,夏天山上的景象很美。我們倆到平地後,天色越來越壞。突然打起雷來了。我們心想,糟了,這下大雨真的要來了。說時遲,那時快,雨滴大滴大滴的落下來。我們倆趕緊躲到空的農舍旁躲雨。這一躲,半小時就過了。我們想想等會兒天黑,那就更慘了。於是冒雨前行。就在我們回到Ernen的路上,全身早被淋濕了!路上的一位老太太撐著傘,看著濕淋淋的我們,笑笑的說這就是度假啊!不可預期啊!



▲我們躲雨殘敗的小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denaeff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