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會建議烤麵包的新手,最好不要先試法式長棍麵包。原因是要把麵包的型做出來很難。可是妳可能會想,滾長長的棍狀麵包還有什麼難度嗎?我在這裡只能說,真的很難。



▲放了兩夜的麵糰,發了將近四、五倍大,右圖可以看到酵母的氣泡


問我做法式長棍麵包有什麼秘訣,我只能說,發麵沒什麼祕訣。法式長棍麵包不過是個過度發酵的麵糰。這跟義大利的拖鞋麵包(Ciabatta)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是過度發酵的麵糰。兩者的差異,除了形狀之外,還有就是發麵糰的方式不同。法國長棍麵包的種麵糰發酵法叫poolish, 是個麵粉跟水將近一比一的組合。而義大利拖鞋麵包的種麵糰叫Biga,麵粉跟水的比例大概介於40%-60%,,所以還是個有型的種麵糰。



▲漂亮吧!每個洞洞都大大的,發的很好。所以說,發麵糰不需要技術,是酵母發,又不是人的技術在發!


用種麵包發麵,有什麼難的?的確,沒什麼難的。是酵母發麵發功。難的地方是,不管是法國長棍麵包還是義式拖鞋麵包,其麵糰的含水量很高,一般要超過70%。意思就是說,一百克的麵粉要用七十克的水。在德文烤麵包的專業術語裡我們稱它TA170,也就是我剛剛說的一百克加七十克。我上回提過,一般做饅頭要盡量維持在TA150-155之間,這樣饅頭才不會在蒸的時候變型。麵糰含水量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TA170)的話,麵糰會變很黏,生麵糰會塌塌的,很難捏型。所以一般建議生手做麵包,盡可能先用TA160-TA165左右的麵糰,這樣比較能處理及造型麵糰。



▲看到沒,麵糰發的很好,大大小小的氣洞不一。原本揉成圓柱狀像棍子,但是發的時候,隨著時間麵糰慢慢往左右兩側塌下,所以長棍狀就不見了,


寫了半天,我好像還是沒說到為什麼很難。試想,如果做蛋糕的話,一般是稠稠的蛋麵粉液體,但是放在模子裡,烤出來就會像模子的樣子。這個很好想像,就像外面賣雞蛋糕的,倒到雞蛋狀的模子,就是雞蛋糕了,也有其他的造型。難就難在這裡。一糰過度發酵又含水量很高的麵糰,軟趴趴的,又黏黏的。沒模子,靠手去揉成長棍狀,那會變成怎樣?如果麵糰無法照造型發,而是隨著物理原理發。也就是說,雖然麵糰發了,不過不是往上發,而是往左右發,本來揉成的圓柱狀,就會往左右塌下來變成扁平狀,像餅一樣。



▲這就是用亞麻布臨時拉成的模子


一般發法式長棍麵包是沒用模子的,也就是說,把麵糰很簡單的揉成長條狀,然後放在亞麻布上,把亞麻布間格拉高,變成成一格格的,盡可能讓麵糰圓柱狀往上發,不過這裡還是有個風險。其一是,要是麵糰黏在布上,拿下來要烤時,就會變型。其二是烤的時候,麵糰還是會照自己的意思往兩旁塌。順帶一提的,這個麵糰又黏、又軟。拿的時候要非常的輕巧、烤麵包的大師一般會說,就像握愛人的手那樣輕巧細膩。



▲這張就很清楚,麵包往左右下塌,不是一般長棍麵包圓圓的樣子。這就是我說難成型的地方


我這個寫食譜的欄叫懶人食譜,顧名思義,能懶就懶,能省步驟就省步驟。我上面已經寫了,一般做法國麵包要用poolish種麵糰,這個我從一位德國格友抄來的食譜,不需要用poolish種麵糰,省事很多。所以很適合我這個懶人。這位德國烤麵包迷是從另一位居美國烤麵包格友處得此食譜的。據說,此食譜在19952006年分別得到最佳法國麵包獎。作法如下:
290g 麵粉 Type550(在台灣就用高筋麵粉吧!)
70g 麵粉 Type1050(在台灣就用低筋麵粉)
240g 水
2g 新鮮酵母
7g 鹽
2g 糖
所有的材料全部混在一起,揉勻,每隔二十分鐘再揉一次。一共揉三次,那就是一小時左右。之後放冰箱48小時。忘了提一下,所謂的揉麵糰,在這種這麼濕的麵糰狀況下,一般是用所謂的折與拉。把麵糰拉長後折一半。不斷重複這樣的動作。一開始會有點懷疑,這麵糰這麼濕,真的可以結成一團嗎?我只能在這裡提醒,揉個十分鐘後,就會漸漸不一樣,真的會變成一團。千萬不要去改變麵粉跟水的比例。


要烤之前,把麵糰拿出冰箱,分成三等份。分好後,揉成圓柱狀,先讓麵糰十五分鐘恢復室溫。之後整型為長棍麵包狀,攝氏二十四度下發三十分鐘。兩百二十度先烤時十分鐘,轉為兩百度在烤到熟。


bon appetit


順帶一提,這個食譜很適合新手來烤麵包,仔細一點的格友可能已經發現,這個食譜的TA值為167。麵糰沒一般做法國麵包那麼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denaeff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