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寫些食譜了。最近迷上蒸饅頭跟烤麵包。主要是因為天冷嘛!就會想要烤點熱的東西來吃。這裡又不像台灣,到處都買得到吃的。我想念饅頭好幾天,最後終於自己動手來蒸。


做饅頭不算是什麼難事吧!早年學生時代,也常常自己做來吃。不過年少不懂事,也不太講究,有吃的就好了,管它好不好吃。後來工作忙起來,就不常做,只有有故鄉客人來時,偶而才來蒸蒸。但總覺得缺了些什麼,一下又是太軟,一下又是皺皺的,又沒麵粉香,吃起來也不Q,怎麼都不像在台灣買的。



我這次可是下了點功夫在網路上查了一下怎麼做饅頭。網路上,眾說芸芸,許多點要試過才知道。這裡寫寫我做的心得,是一些我以前不太注意,現在發現很重要的點:


1) 做饅頭一定要有閒,不能趕,不能偷懶。酵母發要時間,種麵糰發要時間,桿麵揉麵要時間,缺一不可。所以要放鬆心情來做。


2) 我覺得種麵糰的做法,酵母味較淡,不過這是見人見智。許多人認為直接發酵也一樣。種麵糰有點像老麵糰那樣。我的做法很簡單,先做一部分的麵糰加酵母,然後過夜發酵。因為這裡目前我廚房的室溫大該十度左右,所以我沒放冰箱,在台灣的話,是一定要放冰箱過夜。否則麵糰會發酵過度。種麵糰跟主麵糰基本上我是用1:4的比例,也就是200g主麵糰對50g種麵糰。


3) 用手揉麵糰最少要半小時以上,用機器也得要個二十分。要把麵糰揉出筋來,就是所謂的Gluten。檢驗的方法就是,抓一小塊揉好的麵糰出來,然後慢慢用大拇指根跟食指把麵糰拉成薄膜。如果可以輕而易舉的拉成幾乎透明的薄膜的話,就表示筋有被揉出來。否則就要再揉。我以前不知道這個的重要性,有揉出筋來口感會變得很好,饅頭就會真的QQ的。越大坨的麵糰,當然要揉的時間就會更長。我做的量比較少,用手揉大概也要四十分鐘。


4) 酵母跟麵粉的比例要自己再試。我這裡買的乾酵母是7g對500g麵粉,但是我發現酵母用一半的量就夠了,也就是7g可以發1000g麵粉。這個真的要做做看才知道。我覺得酵母放太多,饅頭吃起來不札實,不好吃。不過這也是看個人口味。如果愛吃軟軟鬆鬆的,大可以多放點酵母。要自己試試!


5) 麵粉跟水的比例二比一。這個要嚴守,水太多,蒸饅頭時整個型會癱掉,因為太軟。水太少又會不好揉而且發得不好。一般來說250g對125g,這個算法是把種麵糰的量也加來。也就是說,假設用50g麵粉做種麵糰,其中又用了30g的水,那事後作主麵糰時,就用200g的麵粉,對95g(125g-30g)的水。我建議水可以分三次加,如果到第三次揉了一陣子之後,還是覺得太乾的話,那頂多再加個一小湯匙的水(這是以250g麵糰來說)。基本上水不要貪多。



6) 揉麵糰要有耐心及耐力。一開始揉時,會一直覺得好像太乾,麵糰太硬,揉不動。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就加水,否則最後麵糰會太濕。要很有耐心,慢慢揉,這樣麵糰就會隨著時間圓潤起來。本來乾乾粉粉的地方,會越揉越濕,麵糰也會越來越軟,越來越好揉。我只能再三叮嚀要有耐心。揉麵糰是很耗力氣的。



我這裡目前的室溫大概十二、三度左右,所以不適合發麵。我只能把做好的麵糰放在烤箱裡發。做法很簡單,放一盆沸騰的水在烤箱裡,然後把麵糰放進烤箱。烤箱室封閉的,滾水會把烤箱的溫度提高。酵母不需要很熱,大概25度以上就可以了。



照片上的是全麥做的。口感更札實,也是看人喜好。




如我前提,我們比較愛吃札實的,所以蒸出來的饅頭也比較實,裡頭會一層層的,就是因為有揉出筋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denaeff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