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抽了個空,在初夏去拜訪一對住南德的友人。我們跟友人有十年沒見面了。友人住在Karlsruhe,在南邊萊茵河上游較低處。城的名字有個有趣的故事,Karl-Welhelm (Baden-Durlach的伯爵),有天在外打獵中途睡覺時,夢中夢到了一座美麗的城堡。夢醒後,既刻命人畫藍圖打造一座打獵的城堡,命名為「卡羅休息的地方」(Carlos-Ruhe),所以此後從這個打獵的城堡為中心,以太陽光芒外射狀所建的城就叫做Kalrsruhe。我附一個維基百科上的圖示


從我們那兒坐火車到Karlsruhe,大概要四至五小時。我們倆心想,都已經花了五個小時的車程,那乾脆在南邊玩一下再回來。從那兒過邊境到法國大該一兩個小時,那去Colmar玩好了。我家那個是學法文的,不過是在瑞士學的。我先說,歐洲民族意識是很濃厚的。外界平常看不到,住久了就知道。我家那口子就常警告過我,大法蘭西情結在法國是很嚴重的。也就是說,法國人是很驕傲的,看不起其他的歐洲人,也覺得,沒必要跟其他歐洲人溝通。在歐洲,各國之間的心結糾纏。德國人本來在歐洲名聲就很差,大家都討厭德國人。我去荷蘭,荷蘭語跟德語很像,絕大多數的荷蘭人都會說德語,或至少聽得懂。特別是邊界處,幾乎都是雙語呱呱叫。可是到當地一講德語,就沒人理你了。我有一次人已經在荷蘭了,到旅遊中心(公家的喔!)要訂房間,先用德文問了一下能不能說德語溝通。那個小姐,連看我都不看我一眼。再用英文問訂房間之事,她才理我。在荷蘭講英文很方便,可是在法國,講英語也不理你,除非講法語。講的法語有腔,還會被笑。所以說法國人是對自己的文化自豪到很傲慢。


好了,我反正碰到要講法文的時候,就要靠我家這位。我們先是要訂房間,就碰了個大釘子。什麼?在Colmar一個人一個晚上從六十歐起跳?我們在網路上看啊看,找啊找。要知道,歐洲還有很多那種旅館是大家共用衛浴設備的,付六十歐還跟人家共用衛浴,我的天啊!這根本就是欺負觀光客。最後,我家那口子說,算了,我們還是住德國境內吧!德境內還是便宜很多。於是,我們就在萊茵河德國的這邊(右邊)一個城叫Breisach,找到了一家民宿,兩人一晚四十四歐。我們的行程就這樣定下來。先去拜訪在Karlsruhe的友人,傍晚我們再前行到Breisach,第二天從BreisachColmar去玩,第三天早上還可以逛一下Breisach,然後再搭車回家。



我上面提到的打獵城堡的花園,我們在那兒散了個步,我看到那種舊式大輪胎的單車,照了張照片。友人告訴我們,這裡有個極有組織的舊式單車協會。每每會在這個花園聚會。


Karlsruhe我也沒去過,所以正確的樣子也不是很清楚。友人從火車站接我們直接到他們住的地方。他們的住所好漂亮,是被規畫為古蹟保存的建築物。裡頭都是現代化的設備,只有外面看起來舊舊的。我們下午逛了一下植物園,散了個步,其他甚麼都沒多做。



路經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目前在整修。外圍為了個有趣的木牆,上面將某個判例依字母順序排列起來。所以我常說,藝術常在看不到,意想不到的地方被發現。



路我近照了一張,剛好是FG的段落!



這裡解釋了一下,上面我說的這個木牆的原由,最下面一行可以看到,這是個1958年對藥局的判案。



往植物園路上的一個建築物



友人解釋,這顆大樹是他家小朋友最愛的樹。為什麼呢?



因為裡頭可以攀樹!從裡頭看,可以往上攀,從外頭看,像是樹屋



因植物園裡的蓮花池,這當然沒法像台灣的蓮花池那麼美,所以說台灣是美麗寶島啊!大家要珍惜啊!


下午我們告別了友人,搭車前往我們要過夜的城市Breisach。天空不作美,就在我們要下車之前,開始下大雨。我們也沒辦法,下車後,撐著傘冒著雨,我們去找要住的民宿。還好,民宿離車站不遠。



從我們住的民宿往外看夕陽,剛下過一陣雨,所以天空看起來灰灰紅紅的


第二天,我們倆晚晚才起,舒服的喝了咖啡,才上路。我們想既然Breisach Colmar 才離一條河,要過去應該不太難。到了公車站才發現,我們已經錯過了上一班要去Colmar的公車,下一班要在一個半小時之後。好了,既然這樣,那就先Breisach逛逛吧! 這天早上,雨還是濛濛的下。我們沿街先隨便的逛。城裡到處都有解說,倒也不需要導遊。旅遊的導引圖也做了很好。我們先沿街逛了逛老城。順便一提,Breisach 介於弗萊堡(Freiburg im Breisgau) Colmar 之間。大概各離個二十公里左右。早年羅馬為了防禦阿勒曼人在此該了個防禦性的堡壘。由於這裡沿萊茵河有極高的戰略性防禦價值,所以這個城屢經易主,但城堡仍是防禦上極重要的點。



通往大教堂的城門



城門旁一家有三百年歷史的旅館。旅館的目前的名字以東邊著名的山Kasierstuhl為名。



城門旁的小門,門上掛的牌子是上面說的旅館的酒窖,以前叫舊郵局酒窖,現在合併在旅館裡。




往大教堂路人家花園的鐵門。其實生活品質就在這兒!鐵匠發揮他的工藝,做出漂亮的鐵門。如果在台灣,一般就是只有那種制式的。要訂做,還不見得有人要做!



往大教堂路上俯瞰萊茵河,對岸已經是法國了



聖史蒂芬大教堂(St. Stephansmünster)的圓窗



從大教堂處俯視Breisach,有沒有發現,其實這裡大多是新建築物,二次大戰時,整個城幾乎被炸毀



照片左方是舊的城堡之一,現在可以往上爬從那兒瀏覽萊茵河



聖史蒂芬大教堂內的聖壇。這個教堂一看就知道是保守的天主教式。聖壇前方跟後方分為兩段,這是以前教堂的分法。前面給貴族跟王爵坐。一般平民老百姓只能坐後方。



這是舊的羅馬時代遺留下來的城牆,舊的城牆被再利用,所以牆上有羅馬時代遺留的壁畫。這個教堂從十二世紀開始蓋,完工於十五世紀,橫跨兩個風格。



教堂外紀念二次大戰的石柱



看得懂這是什麼嗎?知不知道為什麼叫歐羅巴州(Europa)?這就是歐洲名字的典故。還是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吧!這是希臘神話裡的故事。宙斯好女色,他怕他太太赫拉知道他又愛上別的美女,於是化做鬥牛,身上背著他新的女朋友斐尼基公主歐羅巴,前往克里特島,在那兒生下三名子女。後來就把北邊的大陸叫歐羅巴。


為什麼在這裡有這個雕像,這裡的解釋是,二次大戰後,歐洲各國為了和解,德國於是在這裡建這個雕像已釋和解之善意,並稱此為歐洲之心。不過我們倆看看這個解說,心裡的感覺倒是不太一樣。我前面已提,這個城看起來以前是相當右派、保守,之所以會爭取到這個機會在此立碑,恐怕有要掩飾其背後可怕的暴力歷史。



從大教堂廣場處俯瞰萊茵河城



這個屋頂看起來好好玩,所以照了張相,是家咖啡館


後面這些是我們要回家的那天拍的,一看就知道天氣變好了,整個氣份看起來就不一樣



城南邊的一座山叫Eckartsberg,上面有個堡壘,我之前從大教堂處照過。現在我們沿指標爬上來,望眼看去是葡萄園。遠處那個建築物就是大教堂



葡萄樹



牆上的麥草跟罌粟花



途中的一景,有個解說在牆上,大約敘述了一下這裡的歷史



Eckartsberg可以瞭望到黑森林的山脈,遠處那片山脈就是黑森林。



山上一張解說黑森林各山脈的位置及名字



這是城裡往萊茵河的另一方向,通往所謂的萊茵城門。



中世紀時舊的商業區,以前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戰時,被納粹支持者砸毀。



這裡原來在中世紀時代有個四十一米深的水井(Radtrunnen),水井旁蓋了個塔,可以瞭望遠方。



這個就是所謂的Rheintor,舊的萊茵河城門。蓋在十七世紀,是法式巴洛克式。萊茵河修道過,所以橋下目前是湖,以前是河水流經。



往大教堂路上,一戶人家的貓坐在二樓的窗台



藍色的風鈴草



從剛剛提的Eckartsberg遠望大教堂。



這張照給大家笑的,我們路經人家的花園,發現有兩架無人自動除草機,正自己在草坪上滾來滾去,除草。這是其中的一隻,就這樣自己在那兒繞圈圈除草,好玩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denaeff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