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德國的第一站,常會是法蘭克福機場。所以就先介紹一下依些法蘭克福比較有名的食物。現在補充一下在德國有兩個法蘭克福,一個在西,一個在東。我們認識的法蘭克福在德國叫Frankfurt am Mainz,緬因茲河畔的法蘭克福。另一個是奧德河畔的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Oder)。所以要講對,當然緬因茲河旁的法蘭克福有名很多,不過一般德國人還是會很正式的說Frankfurt am Mainz。在還沒介紹法蘭克福真正名產前先說個有名的法蘭克福香腸(Frankfurter Würstchen)。其實就是大家熟知的熱狗,是那種脆脆的香腸。在德國肉舖或超市,只要說Frankfurter就會給你這種熟悉的,豬牛肉混著灌在羊腸裡的香腸。源由是一位法蘭克福人在維也納開肉舖,做了這個香腸,結果在維也納大賣,一炮而紅。所以這種香腸也叫維也納香腸 (Wiener Würstchen)。這種香腸不能煮久,所以一般小吃攤上不見得看得到,不過小店常有,常配馬鈴薯沙拉。我不會推薦試吃。超市有賣瓶裝的,喜歡的話就買一瓶回家吃。
好了,第一個要提的是法蘭克福蘋果酒(Viez)。說法蘭克福蘋果酒很有名,實在有點太抬舉它了。蘋果酒是中德的特產,不見得只有法蘭克福有。而且各地釀法不一,喝起來小有不同。這類的蘋果酒法文叫Cidre,所以也有中文翻成蘋果西打。但是這跟罐裝的西打是不一樣的,蘋果酒是含5至7%酒精的。不要小看這個酒精濃度,這酒甜甜的,很好下肚,我曾空肚喝,喝了一杯沒多久後,頭昏昏的。我還算有酒量的,平常還喝紅酒。醉是還沒經歷過,不過這樣的酒勁我還沒碰過。要是秋季到黑森(Hessen),萊茵蘭─普法爾茲(Rheinland-Pfalz)這一區旅遊的話,可以買來喝喝看,平常是沒有的。一般喝時要配Flammkuchen,一種洋蔥火腿薄派或洋蔥派(Zwiebelkuchen)吃。Flammkuchen是有名的Elsass小點,其實就是薄餅塗上Créme fraîche,在灑上洋蔥及火腿粒。現烤出來的很爽口好吃。洋蔥派就是Quiche,但內餡是洋蔥。
圖片源自德文維基百科
第二個要提的是法蘭克福青草醬(Grie Sos=Frankfurter Grüne Soße)。說真的,這也不是甚麼了不起的法蘭克福名產,在義大利這樣的青草醬叫Salsa verde,在法國叫Sauce verte。在德國就被叫做法蘭克福青草醬,大該因為這一區的人常吃。傳統上是由七種青草調配而成的─ 琉璃苣(Borretsch), Kerbel (Anthriscus cerefolium),水芹(Kresse),洋香菜(Petersilie), Pimpinelle,酸模(Sauerampfer) und 蝦夷蔥(Schnittlauch),在加上酸奶酪,或植物油及蛋打成醬狀。一般吃法,如果吃肉的話,是會跟牛尾的嫩肉(Tafelspitz)或是牛胸肉一起吃。也可以跟水煮馬鈴薯及蛋一起吃。這算是一到夏天的菜,因為青草醬要用新鮮的香草,不能用曬乾的。以前只有夏天才有。我看過一個名廚的作法,把青草剁碎加汁狀的鮮奶油拌麵吃,也很好吃。
第三個要提的是法蘭克福手製起司(Handkäse),跟之前提的一樣,其實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東西。我住的附近也有,但叫Nieheimer Käse。但是這個法蘭克福起司的名字是有版權,只有在這一區(黑森、萊茵蘭─普法爾茲)產的才能叫這個名字。這是一種酸奶做的起司,形狀是用手捏出來的。味道很臭,不喜歡這種起司臭味的人會覺得很難吃。外圍有時會滾依些葛縷子,有助消化。德文裡有個說法Handkäse mit Musik,有一說所謂的音樂(Musik)指消化時產生的音樂。但也有說法認為是餐具的互碰的響聲。先不管這麼多,吃這個要配上述的蘋果酒才道地!
圖片源自德文維基百科
第四個要提的是法蘭克福豬肋排加酸菜(Rippchen mit Kraut)。再說一次,其實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東西,為什麼是名產,我也不知道。這豬排是肋骨肉在濃硝酸鹽滷水中泡熟的,德文叫gepökelt,我不知道中文是否也有特別的專有名詞。豬肉如果泡得好很嫩、好吃。一般會再配上德國酸菜。有些做得比較精緻的,就會再加一點蘋果及洋蔥讓味道更好。說實話,以前我在學生食堂裡常吃,吃怕了。
最後提一個甜點,法蘭克福花冠蛋糕(Frankfurter Kranz)。蛋糕長的像花冠所以有這樣的名字。基本上是用Biskuit,一種鬆軟無奶油的蛋糕,把它切層。層跟層之間塗上特別的甜奶油醬及醋栗果果醬。外層再塗上一層甜奶油醬已凝固形狀,最外層通常會灑上萃焦糖榛果粒。長相如下:
圖片源自德文維基百科
我覺得太扎實了,吃一塊大概一整天可以不要吃其他的東西。甜奶油醬快飽又不易消化。不過可以試試。它沒黑森林蛋糕有名,不過蛋糕類中算很有名,隨便一家咖啡店一定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