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愚人節。就在這天歐盟解除牛奶限產(Milchquote)禁令。這條可能對台灣人來說無所謂的新聞,可是在德國八點新聞中雖不是頭條,卻是一條重要的新聞。不知情的人可能會先吃驚的問,什麼牛奶產量有上限限制,這是什麼規定啊!賣越多不是更好嗎?怎麼砸自己的腳,限量?八零年代初期,歐洲景氣回升,所以牛奶產量大增。造成有牛奶湖,奶油山的奢侈景象。為了解決生產過剩、奶價穩定、奶農生存、動物生存權等的問題,1983年的歐洲共同體達成協議,次年起各國牛奶有所謂限制產量額度的規定。基本上各國自己由需求量來定產量。小奶農對抗不了工業大量生產者,結果是,用意雖良,但實施上並沒有真的實踐原本的用意。奶農生存並沒因此受到保護,德國從當年三十萬的奶農掉到現今只剩大概七萬左右的牛奶生產者。德國政府無法控制牛奶的價格。雖然在2000年為了保護產量小的奶農,再訂了個規定,每升牛奶價格不得低於40分。牛奶價格仍多處在偏低價位。而大型工業牛奶生產者寧可付逾產罰款,也不願減產。再者走漏洞者也無數,因為是從牛奶生產量算起,所以走漏洞者常常偷偷先把產量藏到奶製品(如奶油,乳酪,優格等等)需求上(所以說走漏洞者全世界都有!)。所以產量過剩的問題也沒解決。此政策在德國實施了將近三十年,無數次的爭論,無數正反兩方支持著,現在卻在歐盟的一聲令下,將禁令解除。
歐盟早在2007年將限量政策寬鬆,所有的小型非工業產量奶農遭受衝擊。而現在歐盟更美其名為了增加歐洲牛奶及奶製品在全世界的競爭力解禁,但實際上,全世界牛奶產量及奶製品已趨平衡。有些人認為農產外銷是未來的前景。問題是,外銷至哪?歐洲人的第一夢想,中國。歐洲學者專家們早就提出警告,中國奶製品需求80%自己供應,剩下的20%大多由紐西蘭補足。歐洲或德國想賣牛奶到中國,那是不可能的。然而做夢者大有人在。
有人會說,我又不產牛奶也不喝牛奶,這場牛奶產量的經濟爭鬥關我什麼事?喔!這關係可大啦!
當牛奶變成可以無限制大量生產時,可預見,大型工業牛奶生產者將掌握生產的決定權。小型奶農勢必在無法競價的趨勢下,被淘汰。由於大型工業牛奶生產者並不放牧,也就是說所有的牛(或是雞或是豬)被養在水泥蓋的宿舍裡,牛不吃天然青草,牛吃人工飼料。這樣的大量集中飼養造成動物很容易得傳染病。所以為了預防動物生病,業者就會大量的施打各式的預防針及疫苗。業者為了增加產量,利用各式人工方式,讓母牛不能自然休息停乳。無生產力或生產力不足的母牛就會被淘汰殂殺。我們真的要喝由這些不健康不快樂,被剝削的乳牛生產出來的奶嗎?
問題還不是只在牛奶。當牛不吃青草吃人工飼料時,牛糞中就會含高氮。當所有集中的牛糞從工業農場被沖刷掉時,氮就會被沖到地下水或溪水中。這時我們的飲用水就會有含過高硝酸鹽的問題。當無牛放牧時,就沒有草原的需求。沒有草原,一些靠草原生活的小動物生物就無法生存。生態圈的平衡就會被打破。沒有了蜂類昆蟲,果樹就無法授粉。沒有益蟲就無法自然的抑制害蟲。
其實這整個問題回到一個話題,我們要不要工業量化的農業。難道人類的生存一定要建立在破壞生態平衡及剝削有經濟價值的動物身上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