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en這個小鎮居民大概只有六百五十人。這是個在峽谷上蓋的鎮,整個鎮在斜坡上。這個鎮據說在西元前八百年就有記載。在羅馬人統治時就開始種葡萄釀酒。所以是瑞士第一個酒莊。我們到的這天是星期六的傍晚。也沒閒暇再出去逛逛。舒服煮了個晚餐,坐在陽台上,享受一下夜景,早早就寢。第二天早上,又是個好天氣。因為是星期天,所有商店都關門,不過小鎮的小雜貨舖早上有開。偶們想那就先去補點貨。



▲我們住的B&B外有個小水井。這樣的小水井在瑞士的小村落裡到處常見。


我們在這個小鎮逛了逛,只覺得這是個沒落的小鎮。許多老舊的房子,看起來像是沒人住,也看不到幾個年輕人。鎮上星期天很安靜,街上空蕩蕩。小雜貨舖旁一家飲食店也開著,不過也沒人。補完了貨,我們愜意的散步到附近的葡萄園。路上有許多健行路標,大多是行經葡萄園。鎮上的照片,我在上回的文章中也放了幾張。有興趣可以回去翻翻。



▲到處看得到這樣的舊房子,這棟還算是保存的比較好的,還有在維修。



▲從葡萄園眺望往東的一個小鎮。這裡到處可以看到這樣的景。一個鎮,然後中間是葡萄園,再接另一個鎮。


早上我們要出門前,民宿的老闆娘還特別告訴我們,蝴蝶會在不在意的地方出現。我們倆聽到時,一頭霧水,不知她在說什麼。我們看到健行路旁上的指標的解釋,後來才知道,因為這裡的葡萄園在進行一個回歸自然葡萄園的計畫案。由於Varen的地勢處於阿爾卑斯山山崖上,這裡的地在天然上就適合種葡萄。所以不需要特別的人工肥料,就可以讓葡萄在此繁殖。而且這回歸自然計畫中,還包括了大量種植植物,以利自然生態的平衡。由於這個計畫的成功,所以在這裡有無數種阿爾卑斯山的蝴蝶再次出現。



▲從葡萄園遠望,最遠的那個城應該就是下個大城Sierre/Siders


其實我們應該要先修我的腳踏車。不過早上我們看過一次,外胎也有地方要補,最好是能去車行再補買一點材料。不過今天是星期天,反正沒店會開,要等到明天。不過星期一早上在瑞上通常店也不開,一般要過午才開。所以明天的行程還不知道能不能照常。我們倆想想,那就先往回健行到Leuk,我們來時經過的一個大城。那裏或許可以看到單車店,如果有的話,可以看看是不是星期一一大早能先來修車。



▲突然自動噴水機噴起水來了


這天的天氣好到不得了的好,陽光高高的掛在天上。我們散步在葡萄園間,很有趣的是,葡萄園的四周,種滿了各式的果樹。照片我已經在上回的文章先傳上了。我們兩邊走,邊看有沒有熟的。每株樹都結實纍纍。



▲回頭看我們來時之路,左邊就是Rhone河,水勢還是很急很大。旁邊看起來是碎石工廠,該是從河床裡挖出來的吧!



▲往Leuk路上路經的一個舊石城門



▲看石牆上的花,生命力旺盛啊!能從石縫裡長出來



▲應該是牽牛花的一種吧!



▲這個德文叫Königkerzen,意即帝王蠟燭。中文我不知道,Michelle老師說叫天鵞絨毛蕊花



▲我們後來才知道,Wallis省在瑞士算缺水區,所以到處看得到這樣的灑水系統。看起來有點像水舞,因為水柱會一直轉



▲我常說的,路上常見天主教的土地公廟,保平安的。裏頭一般是天主教某個當地著名的聖人。



▲滿山滿谷的葡萄,果實纍纍



▲路上看到的奇異果,奇異果在瑞士長得很好



▲牆上的凌霄花(這要謝謝Michelle老師的指點)


我們走沒多久就到了Leuk附近的一個小衛星城叫Leukerbad。德文裡有Bad這個字,一般就表示可以泡泉水(Thermalbad),或是有特別跟水有關的療養所。Leukerbad這裡有阿爾卑斯山最大的泉水浴。不過我只能說,這類的東西亞洲做得比歐洲好。再者我們倆對這類東西向來沒興趣,所以只在城中心逛了一下。城中心看起來也是一副冷冷清清的,觀光客稀稀落落的。這裡的健行指標做得好,到處可以健行,但看起來好像沒人要來的樣子,真可惜。



▲我們坐在Leuk, Stadt城上的一角,菩提樹下看遠方的景



▲知道這是什麼嗎?臭蟲的一種,紅尾碧蝽(Grüne Stinkwanze; Palomena prasina)碰到危險時,會放出個臭臭的味道



Leuk, Stadt市政府旁的一塊空地,遠望群山



▲一個奇怪但可愛的小房子,仔細看那個陽台下的一樓,門跟窗戶比例有點不對勁,要不是一樓加高,就是陽台下有兩層樓。



這就是Leuk, Stadt的市政府所在



▲從小鎮的鎮中心遠望山



▲其實這個鎮也是依山而蓋的



▲紫羅蘭竟然還開著,在我們那兒早就過了花期



▲某個有頭銜封號的人的莊園



▲不知是舊的城門還是水道



▲到處看得到的栗子樹。市政府前的一條大道上兩旁就種滿了栗子樹


我們在走回的路上看到一戶石屋外,攀滿了葡萄藤。這讓我想起來,我前一陣子看到一位格友抱怨,買到太老的葡萄樹了,不長葡萄了。其實不見得,葡萄樹一般最少可以長個五十年。葡萄要剪,每年秋天要把多的支芽剪掉。只能留兩個支芽,這樣才能維持葡萄的多產。



▲看到沒,葡萄就是要這樣讓,不要有太多枝枝節節。那個橫槓就是老的葡萄枝。



▲這張就更清楚了,最老的就是右邊那個粗粗的大枝。中間那個枯枝,就是去年留下來了,新長的那兩隻綠的就是今年長的。所以葡萄各個粒粒分明,好大顆喔!



▲這就是牆上攀藤滿的葡萄,當然需要架子架起來。葡萄要能攀藤,要有支架。照片中右邊那個看起很古老的樹幹就是最原始的老枝幹。其餘的就如同我上述,慢慢長出來的。



▲這個大家大概沒看懂我在照什麼。這是新種的葡萄,利用一種新的技術,來控制葡萄的生長。這個塑膠管其實要埋在土裡。它的功能之一,是要地下的根直直往下長,不要往旁長。這樣葡萄樹才站得穩,根才能往下扎。不過因為這裡是碎石地,不像一般的鬆鬆的土壤,所以比較沒關係。這裡就必較寬鬆的讓它在地面上。在地面上這管的功能在於控制節點的生長。我剛剛在前面已經提過,節點處一般只留兩枝做為繁殖,其餘的將摘除。為了讓節點處盡可能往上長,而且節點處不要長太多枝節,以免要摘除太多新芽,所以用塑膠管來控制空間,限制葡萄初期的生長。當節點處長成後,這個管子就會被摘除。



▲夕陽下看葡萄園,別有風味



▲同一景,不過夕陽又移位了



Varen小鎮的教堂



▲我們騎車離看Varen


我們第二天一早,第一件事就是修車。我先把內胎給補好,至少可以騎。昨天我們在Leukerbad逛半天,沒看到車行。我們後來決定還是先到下一個大城Sierre ,這樣才不會耽誤行程。民宿的老闆娘也跟我們說Sierre 一定有店星期一早上就開,這樣對我們來說比較方便。VarenSierre大概不超過八公里,而且下行多。所以應該沒什麼問題。運氣也真好,一到Sierre,馬上就看到一家車行,老闆看了看也說外胎該換。於是就在那很快的換了個外胎。



▲這個中文好像叫菊苣,德文叫Gewöhnliche Wegwarte (Cichorium intybus),意思就是等在路邊


Sierre到我們這天要去的Bex,大概七十公里。這天早上我們大概只損失了一個半小時在修車上,所以行程應該還是可以達成。這一路上有點乏善可陳。我們幾乎是沿著Rhone河前行。路途中看到幾個大型的果園,不過為了趕時間,我們都沒停下來。這天天氣也很好,不過風很大。我們逆風騎的很辛苦。



▲一隻餓壞的蜜蜂



▲藍得好美啊!



▲咦?遠處看到的是什麼



▲啊!一個舊的廢墟(Burg Tourbillon)跟一個聖母院(Notre Dame)



▲這是Sion/Sitter 城外著名的聖母院



Rhone在這兒平穩很多


大概下午三點左右,我們到了Bex前的一個大城叫St. Martigny。從這裡到我們要住宿的地方大該二十公里左右。我們倆在這個城外的交流道上討論要不要進城,最後的決定是算了,一進城要找路出來很麻煩。還是繼續前行吧!沒想到,這個決定是對的。我們以為二十公里,最多兩小時可以騎到。可是這天颳大逆風,我們一直騎在河流山谷中間,風勢之大,幾乎可以把車逆吹。我提過很多次,騎車最怕逆風。騎在上坡路上都比騎在逆風裡好。逆風太可怕了,真的用盡全身之力,有時車子還是幾乎在原地。



Saint Maurice城裡為了八月一日國慶日的佈置



St. Maurice城裡一角


就這樣我們倆騎到精疲力盡,本來以為最晚五點會到,還可以去買個菜。沒想到六點了,我們才到St. Maurice,離Bex還有五公里左右。趁著店還沒關之前,買了點補給品,繼續前行。還好接下來的這段路沒什麼風。這五公里花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我們只在Bex留一晚,晚上在外面溜躂了一下,城裡有個很大的庇護所,路上有很多非洲人,感覺上大概是個沒落的窮鄉鎮。



▲在Bex看月亮升起。夕陽還紅紅的照在山頭



▲短短三分鐘內,整個夕陽就不見了,取而代之月兒上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denaeff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