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這裡是假日。星期天(十月三十一日)是所謂的宗教改革日(Reformationstag)。也就是慶祝並紀念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改革宗教。星期一(十一月一日)是天主教的諸()聖節 (Allerheiligen)。基本上就是慶祝及紀念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聖者和殉道者。我們家那口子趁機邀請阿姨和一位好友來家裡喝下午茶。當然有咖啡、茶可以喝,就要有點甜點。我被指派烤一個蘋果蛋糕。好吧!既然要烤,就順便紀錄一下。

蘋果在德國是有大學問的。在德國吃蘋果是很講究的。蘋果有上百種,收成的時間不一樣,口味、香氣、用途、吃法各有不同。一些適合當水果吃的,如果拿來做蛋糕用,就會被罵浪費(不過想想,就好比拿一顆五、六百塊的極品富士蘋果來做蛋糕,的確很「討債」)。德國人是很節儉的,爛掉的蘋果還不能全丟掉。好的部分會拿來煮成果泥來吃。爛蘋果可以拿來榨汁。因為蘋果樹在德國很普及,而且蘋果也能久存。所以在農產品尚未全球化之前,在德國是冬季很重要的水果食品來源。如前所述,不好的、酸的或是放到快壞的蘋果常會被煮成果泥,留到沒新鮮水果時來吃。聖誕時節有一道特殊的甜點,烤蘋果(gebackene Äpfel),也是基於這樣的想法變通出來的。許多酸蘋果,可以留到過冬,可是很酸。加工一下就很好吃。烤蘋果作法很簡單,整顆蘋果從中把心跟子挖空。挖空的部分塡上杏仁糖(Marzipan)、葡萄乾、核果碎粒,講究一點的就再加點萊姆酒(Rum)Cointreau,送進烤箱烤到蘋果軟了。想要有點花招的,可以在要吃之前,淋一點烈酒,點火燒一下。我下回若做了,再附照片。


我這個食譜,算是阿嬤食譜(Omas Rezept)的改良。以前德國農家婦女為了節省時間,拿煮好的蘋果泥做蛋糕餡。我們既然已在農產品全球化的時代,蘋果已不像在黃春明寫「蘋果的滋味」的時代,那般昂貴難得。我們大可以拿新鮮蘋果來烤,感覺也比較健康,而且口感也很好。比較重要的是,這個食譜要用肉質較軟、較甜的蘋果。在德國一般會建議拿Jonagold (金龍或加納金蘋果), Elstar Boskop來烤。台灣常見的五爪蘋果(red delicious)也可以烤。食譜材料如下:


麵皮:


300g 麵粉,一包香草糖 (只是為了讓麵皮聞起來有香草的味道,我有時候忘了加,也沒差)30g糖,一撮鹽,兩茶匙發粉,150g奶油,一顆蛋,一湯匙溫水


這個麵粉 奶油 蛋比例作出來的麵糰在德文叫MürbeteigMürbeteig桿出來的麵皮香鬆脆。有人叫它派皮。基本上它不是那種鬆鬆軟軟的蛋糕,而是比較脆。


內餡:


1000g蘋果(已削皮及去籽)50g杏仁籤,50g葡萄乾,一湯匙糖,一茶匙肉桂(許多台灣人不愛有肉桂味,我要是做給他們吃,就不加。德國人超愛肉桂,不加會被說不道地)


作法:


一、麵皮材料中所有粉狀的的東西加在一起攪勻。奶油切塊加入。蛋打入。溫水先不要。用機器把所有東西打勻成麵糰,如果太乾,就加一匙溫水,否則就跳過。




二、26cmᴓ烤盤鋪上防黏紙。做好的麵糰先分成兩份,一份為全部的三分之一,另一份為全部的三分之二。從三分之二的那份再拿三分之二出來,桿平做成蛋糕底。




將擀平的麵糰鋪上。用叉子隨意戳幾個透氣口,送入烤箱,在150°C 下預烤熟(大該十到十五分鐘)。烤熟後拿出放涼。



四、蘋果剉成蘋果絲()。留一兩顆切小塊。這樣烤出來不太平均比較有口感。當然全部剉絲也可以。加糖、杏仁籤、葡萄乾、肉桂(依喜好)後攪勻。






五、把三分之二那份剩下的三分之一分成兩份並捲成圓柱狀,加在烤好且放涼底的邊,沿烤盤的邊把它壓扁成牆。可以用叉子的柄來壓。






六、把內餡加入,壓平。剩下的麵糰擀成蓋子蓋上。如果有必要修邊一下。送入烤箱160°C30-40分鐘。







看起來還不錯吧!



淋些香草汁也很好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idenaeff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